常用于实验的动物及植物如下:
实验常用动物
小白鼠
用途:广泛应用于疾病模型(如肿瘤、免疫缺陷)、遗传学研究及药物毒性测试。
优势:体积小、繁殖快、遗传背景清晰,适合大规模实验。
案例:转基因小鼠用于模拟人类遗传病,如阿尔茨海默病模型。
大鼠
用途:癌症研究、毒理学实验及行为学研究。
优势:体型适中,便于手术操作和长期观察。
案例:诱导大鼠肝癌模型,研究致癌物作用机制。
兔子
用途:眼科刺激测试(如化妆品安全性评估)、骨科研究(如关节损伤修复)。
优势:眼球大、骨骼结构与人类相似。
案例:德瑞兹试验(眼刺激测试)曾广泛使用白化兔,现逐渐被替代。
狗
用途:心脏病学、内分泌学及骨关节炎研究。
优势:与人类生理相似度高,适合复杂疾病模型。
案例:研究狗的糖尿病模型,开发胰岛素治疗方案。
猴子(恒河猴、猕猴)
用途:脑科学、神经学研究及疫苗开发。
优势:与人类基因高度同源,行为复杂。
案例:恒河猴用于艾滋病疫苗研究,模拟人类免疫反应。
青蛙(非洲爪蛙)
用途:发育生物学、DNA研究及胚胎学。
优势:卵和胚胎透明,便于观察发育过程。
案例:非洲爪蛙是第一种被成功克隆的脊椎动物。
裸鼹鼠
用途:抗癌研究、衰老机制探索。
优势:几乎不患癌症,寿命长(达30年),缺氧耐受性强。
案例:研究其细胞机制,寻找人类抗癌疗法。
实验常用植物
豌豆
用途:遗传学经典实验(如孟德尔遗传定律)。
优势:自花授粉、性状差异明显,易于统计。
案例: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,提出基因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。
拟南芥
用途:植物分子生物学、基因功能研究。
优势:基因组小、生命周期短(约6周)、遗传转化容易。
案例:研究拟南芥开花时间基因,揭示植物光周期调控机制。
玉米
用途:遗传学、细胞学研究(如染色体变异)。
优势:染色体大、数量少(10对),便于显微观察。
案例:麦克林托克通过玉米研究,发现“跳跃基因”(转座子)。
烟草
用途:植物病毒学、基因编辑技术验证。
优势:易感染病毒、再生能力强,适合瞬时表达实验。
案例:烟草叶片用于验证CRISPR/Cas9基因编辑效率。
水稻
用途:作物遗传改良、抗逆性研究。
优势:全球重要粮食作物,基因组已测序。
案例:研究水稻抗盐基因,培育耐盐碱品种。